s

产品中心

法日联手!斥资1亿欧元建设全球最大稀土公司目标直指中国!

来源:爱游戏ayx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5-05-04 00:54:37

  在法国西南部,一个崭新的工业基地正在悄然崛起。3月17日,法日合资企业Carester在里昂低调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奠基仪式,标志着全球顶级规模的稀土回收工厂真正开始启动建设。

  这座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秋季竣工,并于年底或次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它每年将回收磁体800吨,产出620吨稀土氧化物,占全球总产量的15%。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该项目的背后有着日本政府的强大支持。

  那么,为何日本愿意斥巨资在欧洲布局稀土供应链?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国际产业格局变化?更重要的是,这对全球稀土市场,尤其是中国的稀土出口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呢?

  3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加速核能建设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一则关于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重要新闻登上了法国主流财经媒体的头版头条。

  法日合资企业Carester在法国西南部的拉克(Lacq)真正开始启动了全球最大的稀土回收工厂建设规划。这一项目不仅是法国推动本土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日本在全球稀土领域的一次战略性布局。

  法日两国政府对这一项目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日本经济产业省直接注资1亿欧元,并签订了一系列长期采购协议;法国政府同样投入了等额资金,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这座工厂的意义远超商业范畴,其实就是一场国家层面的供应链重塑工程。日本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投资,确保国内产业对镝和铽等关键稀土材料的长期供应;而法国则希望借此机会减少对中国稀土进口的依赖,并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此外,这一工厂的建设也透露出日本在全球稀土市场上的一种新策略——通过加大回收利用力度,逐步减少对稀土矿石的直接依赖。

  过去,日本对重稀土的采购主要依赖中国。然而自2023年起,日本的供应链战略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去年,日本贸易公司Sojitz与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组织(JOGMEC)共同向澳大利亚Lynas公司投资2亿澳元(约合1.347亿美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采购韦尔德山矿区65%的镝和铽资源。

  如今,日本又通过Carester在法国展开布局,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开采—提炼—回收”供应体系,从而削弱中国在整个稀土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除了日本,欧洲各国也在加快对稀土资源的战略调整。近年来,欧盟多次提出减少对中国原材料依赖的政策,而法国此次与日本合作建设稀土回收工厂,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

  法国政府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在政策层面给予便利条件,积极推动欧洲建立自己的稀土回收与精炼能力。

  这一行动其实就是欧洲与日本在新能源供应链上的一次深度合作,同时也是对中国长期主导稀土市场的有力回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工厂的生产模式与传统稀土提炼企业截然不同。Carester计划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以机器人取代大量人力,因此初期招聘仅限于92名员工。

  相比传统依赖大量人工的稀土开采和提炼方式,这种新模式不仅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减少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污染问题。

  这一点恰好契合了欧洲对环保标准的高要求,同时有助于降低稀土回收的成本,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不过,这座全球最大稀土回收工厂的建成,是不是真的能让法国和日本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呢?

  多年来,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其出口不仅影响着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还左右着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然而,随着日本、欧洲及其他几个国家慢慢地增加自主供应链建设,中国稀土出口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数据来看,过去中国稀土出口价格长期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至2022年间,中国稀土出口量从4.63万吨增加到4.87万吨。

  同期,出口额从4.44亿美元飙升至10.64亿美元,每吨价格更是涨至2.18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这一趋势在2023年出现了转折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至5.23万吨,但出口总额却降至8亿美元,每吨价格下降29.8%,降至1.53万美元。

  进入2024年后,这一跌势进一步加剧。中国稀土出口量虽增至5.54万吨,但均价却跌至0.9万美元,较2022年暴跌41%,甚至低于2019年的水平。

  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全球供应链调整带来的必然结果。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的稀土产业布局逐渐成型,使得全球市场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自2022年开始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监管,增加了出口许可证审批流程,并实施更严格的环保管理措施。

  这些举措促使部分国际买家开始寻找替代供应源,以规避因中国政策调整带来的潜在风险。尽管全球对稀土的需求持续上升,但中国在市场上的上涨的速度却未能跟上全球步伐。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稀土需求总量为8.5万吨,而到2024年已增至35万吨,增幅达4.1倍。

  但在同一时期,中国的稀土出口量仅从1.63万吨增长到5.54万吨,增幅仅为3.4倍。

  这意味着,全球市场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正在慢慢地下降,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供应链调整慢慢的开始显现效果。

  更重要的是,过去中国不仅主导稀土的开采,还掌控着全球大部分稀土精炼和分离环节。

  中国之所以能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因为拥有丰富的稀土矿藏,还因其一体化产业链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高纯度的稀土氧化物。

  然而,随着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开始发展本土精炼能力,这种优势正被逐步削弱。法国与日本的稀土回收工厂计划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Carester的稀土回收工厂预计每年将生产620吨稀土氧化物,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5%。

  尽管这一数量仍远低于中国的生产总量,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全球供应链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减少对单一国家的过度依赖。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Lynas公司在日本的支持下,也在逐步扩大其稀土开采和精炼能力,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向日本提供65%的镝和铽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环保因素也在推动全球稀土市场格局的变化。稀土的开采和提炼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因此过去欧美国家通常将这一环节外包给中国。

  近年来,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欧美国家开始探索更加环保的稀土提炼技术,并加大对稀土回收的投资力度,以减少对新矿开采的依赖。

  法国的Carester工厂正是环保回收技术的典范。该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既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又降低了稀土回收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这使得回收稀土成为一种更具竞争力的选择,不但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环境污染。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加紧布局环保型稀土产业链。岩谷产业公司等日本企业已经与法国达成合作协议,确保长期稳定的镝和铽供应。

  尽管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在稀土供应链上的布局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长期以来,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更是稀土精炼和加工领域的领导者,掌控着全球大部分稀土氧化物和金属的供应。

  目前,日本正尝试通过全球投资、技术创新以及供应链重组,逐步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日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战略:一方面强化矿产资源的全球布局,另一方面提升稀土回收和再利用的能力。

  在矿产投资方面,日本的Sojitz和JOGMEC于2023年向澳大利亚Lynas公司投资2亿澳元(约合1.347亿美元),锁定了西澳韦尔德山矿区最多65%的镝和铽供应。

  镝和铽是电动汽车电机和风力涡轮机不可或缺的材料,而日本制造业在这两个领域有着非常大的需求。

  然而,仅仅获得矿石并不足以完全摆脱中国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不仅开采稀土,还掌握了最先进的稀土分离和精炼技术。

  过去,日本不得不依靠中国完成这些精炼过程,但现在,日本正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Lynas计划将韦尔德山矿区开采的稀土矿石运往海外的日资工厂进行分离和提炼。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日本正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稀土精炼体系,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另一方面,日本也在全力发展稀土回收利用技术,以降低对新矿开采的需求。法国Carester的全球最大稀土回收工厂,正是日本供应链重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投资法国的精炼项目,日本不仅能获得稳定的镝和铽供应,还能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稀土储备,减少对传统矿山的依赖。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它能够大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符合欧美日的环保要求。

  除了日本的布局,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重组也在加速推进。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近年来都在加强本国稀土产业的发展,以降低对中国供应的依赖。

  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但由于环境监管和成本问题,其大部分稀土产业已被中国取代。近年来,美国政府重新扶持本土稀土产业,支持企业在本土开展稀土开采和精炼活动。虽然目前美国的稀土精炼能力仍然有限,但其目标是逐步建立完整的供应链。

  欧洲方面,欧盟多次强调要减少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依赖,法国Carester的稀土回收工厂正是这一战略的一部分。德国、英国等国家也在积极探索稀土回收和本土开采的可能性。尽管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中国,但从长远来看,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重心正在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澳大利亚则是当前最具潜力的稀土供应国之一。除了Lynas外,澳大利亚还有多个正在开发的稀土项目,未来有望成为全世界稀土供应的重要来源。

  随着日本、美国等国家投资的增加,澳大利亚稀土产业有望快速地发展,并进一步削弱中国的市场主导地位。

  面对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中国的稀土产业也在积极调整。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稀土资源的管理,收紧出口政策,以确保国内制造业的供应安全。

  此外,中国企业也在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稀土材料的利用率,以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

  法日合资建设全球最大稀土回收工厂,标志着全球稀土供应链正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日本在澳大利亚的矿产投资,以及欧美国家推动本土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都显示出国际市场正在试图削弱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路透社2025-03-17《日本政府官员表示,日本将向法国稀土项目投资1亿欧元》